时间:2024/12/10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北京哪家的白癜风比较好 https://disease.39.net/yldt/bjzkbdfyy/

他在外墙上写一段辞别留言,徘徊良久;她在祖辈修葺的一段驳岸边,依依不舍;他搀扶着外婆在雪后深巷中,踯躅前行;他在临近大运河的冬日阳台,默然感怀……

历时20多年,安阳里旧城改造终于完成征收。特别是二期征收工作重新启动以来,进度很快,征收顺利,而走访的居民也很满意。春节前夕,《常州日报·新钟楼》编辑部,为他们拍摄了乔迁时的一瞬,并制作成24寸的相片,送到他们的新居。牵挂的、想念的、憧憬的,都定格在这些相片的旧貌新颜里。时间没有办法停驻,记忆也永远不会离开。安阳里,我们不说再见。

徐普琴:老屋的旧时光在离别中泛黄

大雪尚未融尽,40岁的蒋旭搀扶着86岁的外婆圣文秀从勤工路慢慢走出巷子,走向停在路边的轿车。“您先在车里坐一坐,我们再去收拾下东西。”叮嘱了外婆几句,蒋旭匆匆忙忙赶回了勤工路33号。

这房子,是蒋旭父亲在世时的老宅。徐普琴说,祖上把这儿的房子分给了他们,她结婚后,小家就安在了这里,蒋旭也在这儿出生,住了40多年了,“但真要说起有什么特别的记忆,一下子还真说不上来。”因为家族里的人大多从事梳篦一行,徐普琴退休前是常州梳篦厂的高工。她说:“那时每天都是赶着上班下班,日子也就那样过去了。”

朱自清曾在散文《匆匆》里写过:“洗手的时候,日子从水盆里过去;吃饭的时候,日子从饭碗里过去;默默时,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。”徐普琴40多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,在搬家的当口,她忙着整理的不仅仅是物件,也是老屋的旧时光,而其它的,都在她的连连摆手中:“不说了不说了!”

蒋旭沉默地搬着大件,只是简单地说:“这是我爸的房子,今天实在忙,不好意思。”他眼眸里的回忆,也许是牙牙学语的幼年,也许是奔跑上学的少年,也许是热血沸腾的青年。

坐着外孙的车,圣文秀满脸笑容地离开安阳里,搬回了大仓路严家村。年事已高的她卧病在床,徐普琴日常的生活里总有一项是陪伴自己的老母亲。当记者把装帧好的照片送过去时,圣文秀眯着眼睛仔仔细细地在床头看了看,然后对女儿说:“这是小旭和我呀!”

章菊芳:在驳岸边留下最后的合影

说起章菊芳家勤工路的老房子,很有时代感。“老房子从太婆传到爷爷,再从爷爷传给我父亲,后来又传给了我,有好些年头了!”

她印象最深刻的是,老房子临水,自家驳岸的条石,是黄山石,“当年日本人来时(指抗日战争时期),是我爷爷用三担米换来的。从河对岸看,一眼就能看见颜色不同,我家修的驳岸很宽,后来水利上修缮河道时都是按照我家的来扩展的!”

章菊芳年出生在这座房子里,陆陆续续几经修缮、翻建,一家子住得很宽敞。

“我出生在这里,结婚也在这里;我的父亲也出生在这里;我的儿子、孙子都出生在这里,这个老房子就是我家的根!”女主人一边收拾一边会时不时地停顿,“我家红木的桌子因为租住地房子太小卖掉了,好可惜!”

章菊芳说,安阳里人最多的时候有多户人家,后来陆陆续续就剩下最后的这多家,这些年,就看着这里逐渐破落下去,“后来人太杂了,租住的人也多,耍猴的有,收垃圾的有,人员实在是复杂,我们一直住在这的老居民实在是受不了!”她和其他的居民也曾不满意这里的恶劣环境,“老了,听说能搬迁,我们真的很高兴,谁不想住得好些呢?离开是不舍得,但想想,人总要往前看。”

离开老家的最后一个下午,章菊芳把太婆传下的一张榫卯结构的椅子搬到门口,对着流水,还有脚下的黄山石,留下了一张晒太阳的照片。

这张照片送到她租住的房子时,小孙子正陪着章菊芳说话。她拿着照片,对小孙子感慨地说:“这也许是你记忆里最后一张老家的照片了。”

何兆荣:别了,我亲爱的故居

“你虽已破旧不堪,但却承载了我们及父辈们太多的梦想、期望和沉重的生活轨迹。为了城市的建设,为了更大的家。别了,我亲爱的故居。你的消失,将换来崭新蓝图的建设。你看,一道美丽的新风景线已隐约在现……而你的倩影和功绩已默默驻我心底,直至永远!”

在安阳里可庵弄45号的墙壁上,工工整整地刷了一大段“搬迁祭词”,它的作者是这座房子的主人——67岁的何兆荣。他说:“从安阳里一期打桩,到今天终于搬出,一等就是20多年。当时是40多岁,现在近70岁,再不搬,有生之年我都要搬不动了!”而他的妻子刘雪琴则含着泪说:“舍不得呀舍不得,再说下去,眼泪都要流出来了!”

前期老何和妻子已经把大部分家当搬到了新家,剩下的就是一个大衣橱和零星的小家电。何兆荣踩在咯吱响的地板上,讲着老房子的来历:“这是我老母亲当年出面,大概在年前后,花了块钱买下来的。为了避免兄弟姐妹们出现矛盾,也因为父母都跟着我们住,直接放在了我的名下。年我到常柴厂工作,就一直住着。”

他说,自从安阳里启动搬迁,全家人就一直想搬到环境更好的地方去,前两年96岁的老父亲临终前还在说什么时候能住新房子。“等到现在真搬了,在老房子里转悠着,心里还是舍不得!”

进门处挂着的小黑板上,还有老何写的“自来水停水”字样和长串的手机号码。他强忍着不舍,在纸上用诗化的语言与邻居相约:“再见,我朝夕相处的邻里。为了旧居地的旧貌变新颜。我们搬离故居,去开创新天地,迎接新生活的召唤,分别而不常见。待他日我们相约故居地,当新的美丽风景线在我们面前展现时,则是诉不完的回忆、道不尽的故居情结和对新生活的憧憬……”

而在新家里,何兆荣把老房子的照片在雪白的墙上试了好几个位置:“回忆起来,就是个好东西呀!”

蒋博弘:走过的日子都成了回忆

年底,蒋博弘听说安阳里二期项目启动的消息后,找了个时间单独回到了曾经的常柴宿舍,拍了一张照片,通医院上班的女儿:“你的出生地,很快就要拆了!”

年,蒋博弘一家为了女儿工作方便而买了新房,但常柴宿舍的老房子一直保留着。站在屋外的阳台上,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常州穿城而过的大运河。他时而看看奔流不息的河水,时而看看楼下杂乱扔着的旧家具。

“这个房子,其实不是我的,而是我父亲的,是作为员工福利分配的。”他清楚地记得,年,作为常州市第一批优购房对象,他们分了两次交钱把老房子买下来,“第一次多元,第二次是年补交了1.2万元不到!”蒋博弘说,年结婚在这里;年女儿出生也在这里;父亲过世也在这里……“全是记忆!”

现在的蒋博弘老夫妻两人住在万福桥附近,这10多年来总会时不时地回老房子看看,也和周围的老邻居寒暄:“大家其实都想原地安置,一开始听说不能回原地,我们也想不通,但后来想通了。旧城要改造,新居环境将更好,生活也更舒适了啊。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呀?”

而女儿收到父亲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t/pgst/8255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