氪金一代 “准备好消费降级”的风声从四面八方吹来,有部分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似乎却不怎么慌乱。“降级?我每天都游走在贫困和破产的边缘,还能怎么降?”他们心里默默想着,在深夜加班结束累到合不上眼的时候,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为自己买一双新鞋。 这些背负着小额债务、每天都觉得自己没钱,又永远在孜孜不倦地寻找新的花钱乐趣的年轻人是时代的产物。他们从小看着电视剧中见缝插针的广告长大,工作、赚钱、花钱、再工作——就像滚筒洗衣机里的衣服一样,身段柔软却毫无目的地旋转着。 — 我闺蜜,上海姑娘,和父母一起住,吃喝都不用自己操心。毕业两年在某百货公司里做销售,衣橱里收集了一堆当季的时髦衣服、包、鞋。因为她们商场里卖的货是直接可以用工资折着内买的,还有折扣。 上班两年多来,我那朋友没领满过一个月的工资。 — 虽然我现在银行卡余额里只剩多了,但只要我愿意,把我鞋柜里那些带着标签的鞋挂到咸鱼上去,(并且每双都能顺利卖掉),我马上就能凑出一辆中高档SUV的首付。我是说,起码! — 大前年,我和高中同学一起在上海中环外的一个新小区里买了房。她买的是一套70平米的小户型,那时候房价还没疯涨,那套房子我记得是多万。 房子装修好后,我受邀去做客,发现她在家里安装了非常奢侈的智能马桶,大约4、5万一个;厨房里是德国进口橱柜,几平方就花了十来万。地板也看起来十分名贵。一套一室一厅最后装下来竟也花了快50多万。 当时我问她,你们夫妻俩在家做饭吗?朋友回答说:“不啊,要不吃外卖,要不在公司吃好了回来。想要改善伙食就去爸妈家。” — 舒舒在我们一众朋友的评论里是一个“很会过日子的人”。她是一家本土企业的行政,负责定公司的后勤业务。上班虽然已经有5年多了,工资却不算高,最多税后5、元吧。但她却可以每天提着名牌包戴着爱马仕丝巾来上班。出去旅行住五星级酒店,坐飞机还时不时有机会升商务和头等舱……光看朋友圈绝对以为是个白富美。 根据我们(八卦地)分析下来,她其实花钱很有侧重点——生活上,能吃食堂绝不叫外卖,能坐公交绝不打车。不爱运动所以也从来不花钱在健身房和瑜伽课上。她最大的社交开销可能就是在朋友圈里每周发生的女朋友聚会。 舒舒还精于研究各类航空公司和酒店的打折、优惠政策。比如她曾经就告诉过我,XX酒店集团有竞价政策,如果用户在其他网站上订到了比酒店
|